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、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,以“东南名郡”著称于世。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,早在8000多年前,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。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“中华文明的曙光”。自秦时(公元前222年)设县治以来,已有2200多年历史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钱唐郡,置杭州,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。五代吴越国(907-978年)和南宋王朝(1138-1279年)两代建都杭州。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赞叹为“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”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原钱塘、仁和县并置杭县。民国16年(1927年),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,杭州置市始此。1949年5月3日,杭州解放,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的历史新篇章。
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、文化、科教中心,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,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,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、杭州湾西端,是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延伸交点和“网上丝绸之路”战略枢纽城市。市域界于北纬29°11′-30°34′和东经118° 20′-120°37′之间。杭州山水相依、湖城合璧,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溪五水共导,风景如画,堪称“人间天堂”。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.6%,集中分布在西部、中部和南部;平原占26.4%,主要分布在东北部;江、河、湖、水库占8.0%。森林覆盖率达65.74%,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。拥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——新安江水库(又名千岛湖),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——京杭大运河,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。
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春秋较短,冬夏较长。2024年,市区平均气温18.9℃,总降雨量1655.8毫米,总日照时数1959小时。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3.3℃,出现在8月3日的余杭区;最低气温为-7℃,出现在1月24日的临安区。
杭州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。几千年来,以西湖文化、运河文化、钱塘江文化为代表的杭州文化,在开放中融合,在创新中发展。西湖文化采跨湖桥文化、良渚文化、吴越文化、南宋文化、明清文化、民国文化等各个时期文化之精华,集山水文化、园林文化、宗教文化、建筑文化、名人文化、民俗文化、丝绸文化、茶文化、饮食文化之广博,体现了西湖文化精致、和谐、典雅的特色;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、商贸文化、物产文化、水景文化、戏曲文化、庙会集市文化于一身,体现了杭州文化开放、兼容、庶俗的特色;钱塘江文化犹如滚滚钱塘潮,是杭州大气开放的象征和标志。
杭州历史上名人辈出,思想家有龚自珍、章太炎等;文学家有白居易、林和靖、范仲淹、苏东坡、罗贯中、施耐庵、陈端生、郁达夫、丰子恺、夏衍等;戏曲家有李渔、洪昇等;艺术家有夏圭、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李嵩、黄公望、吴昌硕、黄宾虹、盖叫天、潘天寿、林风眠等;国学家有俞曲园、马一浮等;科学家有毕升、沈括、李之藻、竺可桢、茅以升、钱学森等;教育家有林启、李叔同、陶行知等;医学家有朱丹溪、王孟英、吴尚先等;还有民族英雄岳飞、于谦、张苍水、葛云飞等。
杭州境内土地肥沃,特产众多。良渚出土的距今4700年的丝织物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,唐代大诗人白居易“红袖织绫夸柿蒂,青旗沽酒趁梨花”的诗句又道出了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。现今生产绸、缎、绵、纺、绉、绫、罗等1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,图景新颖,层次分明,栩栩如生,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;杭州“东坡肉”,因苏东坡而命名,具有色泽红润、香味浓郁、肥而不腻、烂而不糜、味纯而嫩等特点;西湖龙井茶、王星记扇子、张小泉剪刀、致中和五加皮、临安山核桃等丰富多彩的地方特产散发着浓郁的杭州风情。